別等健檢紅字才後悔!跟著鄭凱云破解「吃油迷思」
現代人三餐老是在外,「明明沒吃很油卻體脂超標?」這個問題連健康主播鄭凱云都遇過!她特別提醒:「體脂肪都是偷偷攢下來的,尤其是這3種日常飲食陷阱最容易被忽略⋯」
🚨三餐必中!台灣人最常踩的「吃油地雷」
地雷1️⃣:精緻澱粉+爆油套餐
衛福部認證的肥胖組合!炒飯、蔥油餅、甜甜圈這些「看起來不油」的食物最危險:
- 米麵去除麩皮後只剩容易吸收的澱粉
- 店家為增加香氣會用豬油/回鍋油反覆烹調
- 吃1碗炒飯=喝下3湯匙油+2碗飯澱粉
地雷2️⃣:超商泡麵≠安全牌
辦公室常備的罐頭、微波食品藏危機:
- 加工肉品為保鮮會浸泡在油脂裡
- 調味包用棕櫚油固化(室溫下結塊那種!)
- 鈉含量爆表會讓身體更難代謝油脂
地雷3️⃣:便當店「油亮美」陷阱
自助餐檯上閃閃發光的控肉、油雞腿要小心:
- 業者用「過油」手法讓賣相更好看
- 勾芡醬汁=澱粉+油+糖的熱量炸彈
- 配菜吸滿滷汁反而比白飯更油
🔥鄭凱云家傳「挑油3秘訣」大公開
健康主播分享自家廚房必備這罐「日本主婦愛用油」,從煎蛋到炸雞塊都用它:
✔️ 耐高溫才是好油關鍵
- 發煙點達230℃以上(普通橄欖油只有160℃)
- 實驗室認證:連續油炸5次也不產生致癌物
✔️ 中鏈脂肪酸是重點
- 像椰子油的「快速代謝」特性
- 但去掉椰油的特殊氣味(煎蛋不會有怪味)
- 12週實驗:每天用這罐油,內臟脂肪降15%
✔️ 混搭油種CP值最高
- 結合芥花油的穩定性+中鏈脂肪酸優勢
- 1瓶搞定涼拌(加在沙拉)到爆炒(炒青菜)
🛒超市選油實戰教學
下次買油時注意這些細節:
- 瓶身有無「不易形成體脂肪」認證字樣
- 成分表前3名是否為天然原料(非化學萃取)
- 選擇深色玻璃瓶裝(避免塑膠瓶溶出化學物)
鄭凱云特別叮嚀:「完全不吃油更危險!」會導致便祕、荷爾蒙失調。重點是早餐麵包改烤吐司、午晚餐自己帶便當用對油,搭配每週3次快走,三個月後健檢數字會說話!
同場加映:外食族自救法
- 吃滷味選白蘿蔔、玉米筍吸油少
- 湯麵改乾麵(少喝高鈉高油湯頭)
- 炒青菜要求「川燙後淋油」取代大火快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