👶🏻醫師爸媽實戰經驗!副食品餵養完整教學
🕰️最佳時機點怎麼抓?
根據台灣兒科醫學會最新指引,4-6個月是黃金準備期!觀察寶寶這些表現: ✓ 脖子能穩定直立 ✓ 對大人食物表現興趣 ✓ 吐舌反射消失 像我們家老三就是慢熱型,到5個半月才準備好,記得每個寶寶步調不同,最晚不要超過1歲喔!
🥄質地變化四階段表
月齡 | 質地 | 範例 | 餐具選擇 |
---|---|---|---|
4-6M | 液態泥 | 十倍粥、香蕉糊 | 軟矽膠匙 |
7-8M | 細碎狀 | 絞肉末、蒸軟紅蘿蔔丁 | 感溫湯匙 |
9-10M | 塊狀 | 小塊地瓜、煮軟花椰菜 | 彎角學習碗 |
11-12M | 軟飯麵 | 剪碎烏龍麵、豆腐丁 | 防滑餐盤 |
🚨絕對NG食物清單
⚠️ 蜂蜜相關製品:連蜂蜜蛋糕、蜂蜜餅乾都不行!肉毒桿菌孢子對寶寶超危險 ⚠️ 生食類:生魚片、半熟蛋、生菜沙拉(水果除外但要洗淨) ⚠️ 整顆堅果:容易嗆到,要磨成粉狀添加 ⚠️ 調味料:1歲前完全不加鹽糖,市售寶寶粥也要注意鈉含量
🥣實用餵食小技巧
➤ 時機選擇:選寶寶微餓但沒爆哭時,先餵副食再補奶 ➤ 過敏測試:新食材連續試3天,早上時段較易觀察反應 ➤ 手指食物:8個月後可給蒸軟條狀食物,訓練手眼協調 ➤ 餐具消毒:專用砧板+沸水煮過器具,水果用流動水搓洗20秒
🌈食材多樣化秘訣
最新研究證實,4-11個月是「味覺黃金期」!我們會這樣做:
- 每周引入2-3種新食材
- 易過敏食物少量嘗試:蛋黃→蛋白、花生粉→芝麻粉
- 混搭風味:地瓜+雞肉泥、蘋果+高麗菜
- 天然調味:用昆布湯、番茄泥增加風味
📈生長曲線怎麼看?
很多爸媽看到體重沒暴增就緊張,其實要看: ✓ 活動力是否正常 ✓ 尿量每天6次以上 ✓ 身高頭圍同步成長 如果持續3個月沒增重,再帶給醫師評估喔!
🆘常見問題QA
Q:寶寶吃兩口就吐出來怎麼辦? A:正常!建議換不同材質湯匙,或改手指食物引發興趣
Q:可以喝自製蔬菜汁嗎? A:1歲前不建議,纖維不足又佔胃容量,改吃果泥更好
Q:副食品需要定量嗎? A:1歲前仍是「練習吃」階段,每天1-2餐,每餐30-100ml皆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