🌨️ 小雪節氣冷吱吱!台灣人要注意這些身體變化
每年11/21-23進入小雪節氣後,北部真的會突然變超冷!雖然台灣平地不會下雪,但那個濕冷感根本魔法攻擊啊~中醫師說這時候「陽氣」開始躲起來,很多人會:
- 手腳像冰棒怎麼都捂不熱
- 皮膚乾到狂脫屑
- 早上起床喉嚨乾到痛
- 膝蓋痠軟像跑完馬拉松
特別是三高族群要更小心!氣溫直直落容易讓血管收縮,血壓會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忽高忽低。早上起床記得「321口訣」:睜眼後先躺3分鐘,坐床邊2分鐘,站起來扶東西1分鐘,避免突然頭暈。
🧣 保暖神隊友在這裡!日常3招對抗寒流
1. 洋蔥式穿搭關鍵部位
頭部要戴毛帽、脖子圍圍巾,穿襪子記得蓋到「腳踝上三指」的三陰交穴。中醫師特別提醒:「後頸的大椎穴」最容易進寒氣,騎車族記得穿高領或戴圍脖!
2. 起床前必做暖身操
在被窩裡先做「腳趾抓放運動」:腳趾用力捲曲5秒→放鬆,重複10次。接著搓熱手掌按摩耳朵,從耳垂往上捏到耳尖,馬上精神百倍~
3. 泡腳神器大公開
泡腳水要淹過「腳踝上四指」,加這些料效果更好:
- 老薑3片:手腳冰冷人必加
- 鹽1小匙:消除腿部浮腫
- 柚子皮:邊泡邊聞超放鬆
🧑⚕️ 中醫私房穴道按摩
🔥 驅寒黃金六穴
穴道 | 位置 | 按法 |
---|---|---|
湧泉穴 | 腳底前掌凹陷處 | 用拇指關節上下推30次 |
三陰交 | 腳踝內側上四指 | 拇指打圈按壓+熱敷 |
足三里 | 膝蓋外側凹陷下四指 | 拍打至微微發熱 |
關元穴 | 肚臍下四指 | 掌心溫敷5分鐘 |
氣海穴 | 肚臍下兩指 | 艾灸效果加倍 |
大椎穴 | 低頭頸後凸骨下方 | 吹風機暖風吹1分鐘 |
🍲 小雪必吃補腎料理
❌ 地雷食物清單
- 冰飲料:會讓內臟瞬間收縮
- 生魚片:寒氣直接入體
- 西瓜/橘子:濕冷天越吃越咳
✅ 超商就能買的暖身食材
食材 | 吃法 | 功效 |
---|---|---|
黑芝麻粉 | 加進燕麥粥 | 補腎又潤腸 |
桂圓紅棗茶 | 加薑片煮 | 促進末梢循環 |
核桃 | 每天5顆當零食 | 增強腦部血液流量 |
👩🍳 懶人電鍋補湯食譜
杜仲元氣雞湯(2人份)
材料:
棒棒腿2隻、杜仲1把、黃耆10片、黨參3條、枸杞1小把
作法:
1. 雞腿先燙過去血水
2. 所有藥材洗淨丟進內鍋
3. 加水淹過食材,外鍋2杯水
4. 跳起後加米酒1大匙更暖身!
這湯特別適合:
- 久坐辦公室腰痠族
- 生理期會痛到打滾的女生
- 熬夜後虛累累的上班族
🌟 小雪養生小提醒
最近早晚溫差大到10度!建議隨身帶「三寶」:
- 保暖脖圍:冷氣團來時馬上圍
- 保溫瓶:裝黑豆水或枸杞茶
- 暖暖包:貼在腰部命門穴
記得每天睡前花10分鐘按摩腳底,搭配40度左右的溫水泡腳,從腳暖到全身,晚上更好睡喔!